□ 王青山
小时候,老家物资贫乏,每当放学或者在外面疯玩半天后回到家里,看着房顶上萦绕着的缕缕炊烟,闻到飘出院的火烧香味,肚子咕咕叫得更响了。不管是白菜馅、还是韭菜馅,或者是茴香馅的,拿起母亲切好的火烧,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大快朵颐之后,总觉得这才是世间最可口的饭食。
母亲烙的火烧充实了我的成长岁月,赋予了我用之不竭的力量。
一次回家,母亲说给我烙从小就爱吃的香葱鸡蛋馅的火烧吃,我听后喜出望外。香葱是母亲自己种的,天然、绿色。很快,一青二白的香葱经过母亲加工就细碎、均匀地堆满了菜盆。馅调好了,葱香融汇着佐料的香味很快充盈着小屋。烙火烧的面不能太硬,太硬的话,火烧熟了就容易开裂、露馅。一会儿工夫,母亲就准备好了光滑柔腻、整装待命的柔软面团。
开始做火烧了,面团被母亲均匀地分成几个剂子,就像那份母爱毫无保留地平均分给了几个子女。母亲将揉匀的面剂子放在面板上,用擀面杖一张一弛地擀成圆形,就像塑造自己的子女一样精心。紧接着,她将葱馅和搅拌的鸡蛋液匀实地铺在面皮上,母亲再次擀一个面皮,面皮的大小就像精心计算过一样,刚好严丝合缝地覆盖在前面的面皮上,将馅料严严实实地呵护在里面。
我不禁遐想,底层的面皮如果是地的话,上面的面皮就是天,母亲对子女多年的无言之爱都包容在其中。面皮的圆边被按压成有规律的褶皱,犹如一圈月晕。
烙火烧必须得用麦秸、玉米包之类的来烧软火,烙的时候要经常翻转。用母亲的话说,烙火烧要讲究三翻九转,这样烙出来的火烧受热均匀,不但里面熟得透,外表也是脆而不焦,越吃越香。
灶内的火点燃了,像傍晚的霞光一样柔和。在淡淡的火光映衬下,母亲满脸的褶皱被描画得愈加深刻,后背显得有些弯曲,行动也略带迟缓。可在翻转火烧的时候,母亲却迅速地揪着火烧的一角,在锅里给火烧来了个180度的华丽而又完美的后空翻。三翻九转,转眼之间,火烧的表面如同镶嵌上了片片金黄色的形状各异的秋叶一般美妙婀娜。
吃上一口刚出锅的火烧,外焦里嫩,表皮酥脆,内心流香,回味悠长。母亲不经意间已悄然将对子女的爱渗透进了每个细节,不停地揉搓、翻转,这似乎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岁月荏苒,流光易逝,每次在品尝这软香火烧的时刻,总感觉这是世间最无价的美味,最高贵的奢侈。母爱没有过去时,只是从过去向着未来无限延伸。母爱那份无以言表的关爱正是我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前进的脚步。
(作者单位:吴桥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