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宣讲人:吴春海
滦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从警之路已走过16个春秋。16年来,我一直奋斗在刑侦工作的最前线,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300余起,利用刑事技术成功破获沉积20年的杀人抛尸案1起,重大疑难案件35起,也为群众解决过很多“急难愁盼”的问题;16年来,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全市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刑事技术员、公安部优秀现场勘查员等荣誉称号,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
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做的群众最满意的一件事:利用信息研判,成功找回失踪23年男子与家人团聚。
2001年,滦平县居民王某外出打工后,与家人失去联系,下落不明。由于当时侦查条件、技术水平限制,案件一直久侦未破。2024年,承德市公安局开展失踪人员查找专项行动攻坚战,按照滦平县公安局部署安排,将王某失踪案列为重点攻坚对象,由我负责此项工作。
接到任务,我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利用系统研判信息3800余条,但是查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由于案发距今已有23年,案件信息之少,连王某照片都没有,核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怎么办?面对困境,我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于是,我立即转变工作方法,明确了刑事技术+传统侦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一边利用系统深度分析研判,一边深入村里,调查其失踪前后的相关情况,制定研判计划,全力攻坚。
可是,调查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经与王某家属多次见面了解到,他的家中还有一位75岁的老母亲,23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过王某,也曾辗转多地去寻找他的下落,均无功而返。他们也提供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只是一遍一遍的追问我,“能找到吗?还有希望吗……”面对他们渴求的目光,我一时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们。那段时间,我天天扎在村里,调查走访村民800余人,依然没有任何收获。当时我很茫然,也想过放弃,可是家属那种期盼的眼神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陷入了沉思:这些失踪人员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家庭,他们都在默默承受着我们看不见的痛苦,有的等家人回家,已经等了几十年!有的,却已经没有了家人!想到这里,我顿时充满斗志,不顾一身的疲惫,继续投入到了寻找线索的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查找、翻阅户籍底册1800余份,终于获取了一张王某的照片,我的内心充满了欢喜!本以为再次研判就能发现王某的踪迹,但是由于照片年代久远,清晰度不高,依然没有收获有价值的线索。系统内返回候选结果有1000多条,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我没有气馁,因为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事,就一定会成功!我把这1000多条信息与王某照片进行一对一特征比对研究,通过连续数日作战,最终筛选出5张与王某相似的照片。但这5人分别出现在天津、山西、陕西、内蒙和辽宁。按照滦平县公安局统一部署,我先后赶赴天津等地展开核实工作,行程上万余里,其中4人都被一一排除,只剩辽宁1人。
通过进一步研判辽宁地区疑似失踪人员王某,发现他可能在沈阳市生活。于是,我带队立即赶赴沈阳市,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成功电话联系到王某,经过沟通得知,他在多年以前,曾患过一次重病,导致失去了部分记忆,与家人失联,只隐约记得老家好像在河北一带。这样我们初步确定他就是我们要找的王某。后来我们约王某见面,经过和他耐心的沟通,并与家人视频通话,终于唤起了他对家乡、亲人尘封已久的记忆。时隔23年,王某终归平安无事,成功与家人相认!
我还记得当时,王某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23年了,吴警官,谢谢你们,2024年我一定回家!”他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这一幕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感觉到只要我们用心做事,一定会换来群众的真心,工作中所有的累和痛都是值得的。
2024年5月1日,王某由辽宁回到家乡与他的家人团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一名刑警,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彰显着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正如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所说:“我们办的不只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